文章內容快速選單
《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》觀後感
《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》觀後感:這是一本漫畫,所以192頁的內容很快就看完了。書名果然很重要,日文書名是《私だけ年を取っているみたいだ。 ヤングケアラーの再生日記》,直譯是<似乎只有我一個人變老了。年輕護工的再生日記>,而台灣書版社翻譯成《為了這個家,我殺了我自己:兒少照顧者的重生日記》確實在第一時間就相當吸引人想一探究竟。
而從”兒少照顧者”其實就能隱約猜測為什麼書名會是《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》。雖說是漫畫,閱讀的速度可以很快,但是每一個翻頁都是一個衝擊。
從年幼開始,他們就開始獨立、變得成熟,也懂得看人臉色,然後隱藏自己的情緒。
在求學過程,家庭已經累得讓他們無心參與、關心其他事物,與人的交際也會出現障礙。
成年了,不善於表達自己感受的他們,需要重新學習與社會接軌。
再次感受到從小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會有多大的影響,當他們走入婚姻之後,小孩的出現讓他們重新感受到小時候的情緒,一不小心就會走上原生家庭的後塵。
這一路上,兒少照顧者需要很多人的幫忙與協助。即便伸出雙手,當事人與原生家庭要克服的事情仍有許多許多,向上追源,這一切是從哪裡開始出錯的呢!?
延伸推薦
在閱讀之後,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有興趣,也可以觀看<公視主題之夜SHOW>:《被孝順犧牲的人生?親職化小孩的甘苦》。影片中的兒少照顧者面對的是腦性痲痺無法行動的母親,與書中思覺失調症的母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況。
👉👉購買《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》
👉👉也可以在“台灣圖書館電子書”查詢看看有沒有電子書可以借閱